JN江南136万人次!超93亿元!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创新高

  成功案例     |      2025-02-23 15:30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是国内首个在地性、全域性、高品质国际化的地域型艺术节,作为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节的佛山市代表活动之一,是南海加快“百千万工程”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成为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关键引擎。

  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以“水係南海”为主题,正展期为2024年11月16日至2025年2月16日,吸引165组/194位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创作了共计95个作品(包含首届保留和本届新增项目),作品分布在桑园围水脉沿线的“村、江、涌、湖、岛、景、园、墟”等地域,由10个气质各异的艺术展区组成,让广大市民游客以“跳村游”的方式沉浸式游览,有力激发乡村文旅产业和经济活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据统计,2024年11月16日开幕以来,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调动本地村民、大学生、志愿者、企业职工

  带动社会投资超5.5亿元参与文创、营地、民宿、餐饮、游船以及艺术片区环境综合提升等项目建设

  ,在西樵、九江乃至全区城乡大地培育发展了一批酒店民宿、特色餐饮、房车露营、户外拓展、水上游船、艺术文创、文旅沙盒、文艺培训、文博体验等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空间,

  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自开幕以来,带动社会投资超5.5亿元参与文创、营地、民宿、餐饮、游船以及艺术片区环境综合提升等项目建设,在西樵、九江乃至全区城乡大地培育发展了一批酒店民宿、特色餐饮、房车露营、户外拓展、水上游船、艺术文创、文旅沙盒、文艺培训、文博体验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空间。

  本届艺术节通过整合乡村厂房、旧墟、老旧建筑等超26.5万平方米闲置资源,打造了覆盖“村、江、涌、河、湖、岛、景、园、墟”等地域的游览片区,空间效益快速提升。如将南海丝厂约6000平方米的闲置物业盘活,旧厂房转型为丝潮集文创园,实现“工业锈带”向“艺术秀场”蜕变,目前,正以南海丝厂为中心,向周边延伸,全力研究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桑园围博物馆。

  小红书@vimeilu:南海丝厂爆改丝潮集文创园,集大地艺术节、丝+咖啡☕️、时间回廊、艺术空间、文创周边于一体的游玩点,真的是复古又新潮。

  小红书@胡燕子: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本地村民组成的导览志愿者“鸡蛋花队”。

  南海立足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乡村文产特派员、文艺家驻村、“艺企同行”等计划,大力整合本土制造业、纺织、玩具、家具、铝材等协会资源,撬动30余家龙头企业参与,汇聚起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教育家和青年等多元群体力量参与,其中包括九江双蒸、源林投资、蒙娜丽莎、靛蓝纹学等本土龙头企业开发大量材料用于艺术作品制作,澳舒健家具公司在艺术节公共休息区捐赠家具等。

  名杰纺织将纺织与文旅相融合,依托大地艺术节品牌效应,打造靛蓝纹学“牛仔”文化主题酒店,入住率长期保持70%以上;开发的艺术节相关文创产品,仅三天即售罄,销售额超2000万元。

  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联动旅行社以及丽致汇、保利洲际、枫丹白鹭、源林酒店等住宿、餐饮20余家品牌企业,共同开发“艺术节+旅行线路/餐饮/住宿”产品超40款,备受热捧。

  春节八天假期,在艺术节的虹吸效应下,南海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3.19万,同比增长11.49%,增速全市第一;实现旅游收入15.18亿元,同比增长13.69%。

  南海积极联动策展人强化国际交流,本届艺术节邀请来自30个国家的194位艺术家创作了95组艺术作品,参与国家和作品数量再创新高。特别开设的“在地艺术创作营”,吸引大湾区800余位青年艺术人才参与,评选出9组作品落地亮相乡村大地。

  多个海外及港澳社团,来自法国、荷兰、澳洲、加拿大等地的华侨及港澳同胞近1000人次回乡打卡大地艺术节,在游览中进一步加深对岭南文化的理解。特别是2024年12月来自大地艺术节模式起源地的日本越后妻有十日町市代表团专门调研南海大地艺术节,并对举办水准表达了极高赞誉,国际游客也从无到有逐年攀升,占比提升到1.5%,正在成为让世界读懂中国、走近大湾区的重要窗口。

  日本新澙县十日町市市长、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实行委员会委员长关口芳史一行在《“丁老头”乔迁2024》画下的丁老头。

  为期三个月的正展期间,共吸引超过136万人次的市民游客,其中大湾区游客占比75.15%(较首届69%提升约6个百分点,一定程度反映出艺术节在湾区影响力的提升)JN江南,全国其他地区游客占比24.85%(其中以沪苏京浙居多,分别为上海3.46%、江苏1.9%、北京1.5%、浙江1.4%)。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5%,近2万人次的外籍游客到访观展。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在留言本上和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留下艺术节观览的感受,表达对艺术节的喜欢、对志愿者的感谢、对作品和在地文化融合的认同。

  “我们因对艺术的热爱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艺术社区,在这个像家的艺术空间里品尝美食、畅谈经历,仿佛在参加一场家宴,这种情感的转移非常微妙,同时也非常幸福。”来自美国纽约的国际策展人朱小姐这样评价艺术项目《南海24食》。

  原发廊主人看到《池塘星之街》后,给玩具回春堂发了这样一段留言:“这组作品很让人感触,发廊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户外拓展。《池塘星之街》赋予了‘新新发廊’生命力,让它变成‘星星发廊’。池塘星人其实概括了村里很多人的一生,他们为池塘奔波劳碌的一生。”

  “《穿越记忆的光与线》这件作品,它的造型像穿越时光的隧道,我在这里寻到了童年的秘密基地,重返童年的快乐。”一位来自广东本地的观众分享道。

  一位来自上海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小孩,两次来到南海观览艺术节。他分享道:“小孩喜欢《雨》,因为头枕在圆心很舒服JN江南。而我喜欢马岩松的《无忧屋》,这个停在草坪上的 UFO有触角,有旋梯,有遮阳挡雨的屋檐。我们在那里悠闲地吃了民宿老板给打包的果冻红薯和玉米。”

  “艺术节让我感动亲切的原因是,每到一处的志愿者都努力用普通话分享信息,太可爱了。我也很喜欢大地艺术节的作品,因为它们与空间、环境密切相关。”一位日常喜欢看展的外地游客谈到。

  “纯然质朴是我这次观展最大的感受。艺术与生活无高下之分,讲解的阿叔阿姐以饱满的热情叙说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可能大地艺术节与其他艺术节的区别就是这样。”一位外地游客谈到。

  小红书@22在晃膀子:我不懂解析艺术,但我觉得一个艺术家能认识到艺术或许无法改变但仍要做,一个普通乡村阿姨也能笑着讲解艺术的世界,应该是一个还不错的世界。我也愿意对这样的世界保有乐观的想象。

  艺术节受到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热度高涨,全面跨界出圈。既覆盖《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网、中新网、中国日报、凤凰卫视等国内“大台大报”,《今日中国》、南华早报等大湾区媒体,第一财经、澎湃新闻等社科财经媒体JN江南,也包括ELLEDECO家居廊、路易威登《城市指南》、时尚芭莎中文版、VOGUE Business、SoFigaro中文版、嘉人marie claire、南方航空航机杂志、一条艺术、凤凰艺术等时尚生活艺术类媒体,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巴塞尔艺术展ArtBasel给予专题推介,海内外各类媒体专题特辑报道超300篇。

  仅在小红书平台,关于“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内容,就达到2.6万笔记数和1328万浏览量。

  正如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孙倩所说,随着对南海考察的不断深入,感觉发现宝藏了:“秦始皇立南海郡,从那时起,南海的名字保留到今天。天下醒狮皆出南海,还有龙舟、康有为、黄飞鸿、叶问都是从南海出来的。南海还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这些都是南海本地人习以为常的事物,习以为常就容易忽视,而借助艺术节这样一个载体,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艺术之旅去重新发现它们。”江南体育官网